一年展二十週年 A02

培力機制對應的現實是什麼?What is the real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foster mechanism?

shape-2
台灣當代一年展20年

培力機制對應的現實是什麼?

主持人:王瑀、林裕軒
與談人:張玉音、馮馨

台灣當代一年展(以下簡稱一年展)前身為視盟台灣藝術家博覽會,首屆於2002年在華山烏梅酒廠舉辦,至今2021年將邁入第二十屆。途中在華山烏梅酒廠舉辦,並擴大至華山四連棟與藝術大街,也曾於松山文創園區、新光三越、台中文創園區、台南、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與花博爭艷館⋯⋯舉行,除了經歷展覽場地的移動外,也隨著藝術環境的變異,加入座談、新媒體主題區、藝術市集、實驗電影影展、企業合作、藝術團體、國內外機構展區與培力機制等等。2019covid-19於全球爆發後,隨即中斷了2020一年展國外藝術機構的參展計畫,2021年3月台灣疫情升溫至三級警報,一年展隨即在20年的此刻,因疫情狀況下,宣佈了台灣當代一年展將轉型為線上展,線上展如何以此為契機調整它的「體質」?

 




過去在美術館的審查機制,且替代空間不足的情況下,視盟台灣藝術家博覽會提供一個年輕藝術家作品曝光的機會,無審查機制的創造一個年輕藝術家的有機互動平台。而日趨完善的補助、獎項、徵件與展演⋯⋯機制下,當代儼然已成為一個反覆動作的科層化時代。當今,我們該如何審視一年展轉型為線上展之後的可能?爬梳1983至2001年的時間軸,聚焦在2002年至2021年的變化下製作其年表,以2020一年展的一年培力機制作為一個索引,回推在一個單位作為「培力機制」的可能,除了國藝會的策展培力,2019年典藏artouch也深入製作一系列的策展專題,近年許多的機構組織也發起了關於策展、評論書寫與行政的培力計畫。我們將策展人的培力機制放在整體藝文環境生態中觀察,從策展培力到策展專案的設立,不管是藝術家、策展人、藝評與藝術行政,這遍佈的培力計畫中,是否能回應現實需求,並帶我們到更遠的地方,抑或只是一個終點?